当前位置: 首页 >> 基本信息 >> 教代会制度与报告 >> 工作报告 >> 正文

四川文理学院第二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7本文来源:

科学规划  精准实施

戮力同心,开启学校十四五新征程

——四川文理学院第二届教代会暨工代会第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2021521日)

校长  刁永锋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学校工作总结

“十三五”期间,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开启“十四五”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工作成效成绩主要表现为六个“新”。

(一)党的建设引领新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在学校各项事业特别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制度建设更加完善,决策机制更加民主、科学。学校升本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文理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共四川文理学院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确立了“三步走”战略规划和“1234”总体部署,为学校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推进实施“基层党建示范工程”“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党建品牌建设工程”“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按期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校内巡察,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办学环境。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率先在省内高校设立党委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部。“三条主线”“两翼阵地”“两轮驱动”的“322”大思政工作多次受到中央和省市媒体的专题报道。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9门。创新开展“文理青年学青年习近平”教育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确保人才培养正确方向。

(二)人才培养凸显新成效。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三心四能五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有关要求,制定了“2020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四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一专业一竞赛一企业”“一课一展一演”教学机制,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立足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全面对接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和川东北经济区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主动对接达州“6+3”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构建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学科与专业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专业,构建了文化创意、智能制造、化工环保、教师教育、康养旅游、财经管理、政治法律、生态建筑等8大应用型学科专业群。积极培育并立项建设应用型示范专业,现有小学教育、美术学、机械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等4个省级应用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为省级特色专业。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教学工作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管理办法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共立项建设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8项。推动应用型课程建设,版画、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机械原理等8门课程被批准为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构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体系,学校美育成果丰富,美育教育特色逐步形成。四是大力推进就业创业。积极拓展就业途径,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深入实施四年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计划,近年来,共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1项,省级365项,孵化团队108个,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经验在全省教育系统进行经验交流。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李相才创业团队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其创业故事在《人民日报》刊载。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三)科学研究培育新动能。完善科研体制机制,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先后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川东分中心、油气田废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秦巴文化产业研究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等近30个科技创新平台和22个科研团队。开办面向社会开放的“秦巴讲坛”,邀请20多名国内外著名专家登坛讲学。先后立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180余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部级77项,获得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300余项、科技成果奖近10项,获准国家专利近30项,3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市领导签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新突破,科研到账经费教之“十三五”增长269%SCIEI检索文章、核心期刊论文同比增长。

(四)社会服务迈出新步伐。一是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先后与一批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地、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应用研发、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共建、科技攻关,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如与简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成都研究院框架协议,与达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医学院,与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分别签署对口帮扶协议,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二是服务地方政府决策。先后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各类规划方案、调研报告30篇,10余条建设性意见获得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批示。向市级以上政府呈报重要成果专报24期,有15期获得达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签批,有2期被省委政策研究室《调查与决策》刊载。三是全力参与脱贫攻坚。通过选派优秀专职驻村扶贫干部,对接党建、资金扶持、产业培育、物资捐赠、培训服务、文化打造、惠民演出等多种措施,扎实推进万源市、小金县、布拖县等4个深度贫困村的精准脱贫工作,累计为帮扶村和贫困户捐款100余万元,协调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组织三批次300余名学生赴金阳县顶岗支教,助力凉山州教育脱贫。 

(五)文化传承创新呈现新局面。始终注重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始终注重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校内资源,先后筹建了巴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书法艺术研究院和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等一批特色机构,组织、凝聚了一批专家学者,聚焦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论研究作品。二是不断彰显校园文化特色。依托大巴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巴山题材的校园舞蹈作品,并在历届大学生艺术节中取得优异成绩,校园文化特色进一步彰显。三是助推地方文化事业发展。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艺术“三下乡”,参加送文艺进社区、企业、部队等美育实践活动2000余人次;组织文艺小分队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800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32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新农村文艺展演、“中国梦”文艺演出、四川省第十届运动会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30多场,为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六)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格局。一是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从无到有,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累计招收来自老挝、韩国、津巴布韦、也门等10个国家的留学生140余人。二是友好交流继续深化。与国外友好合作院校达到16所,成功开展中意“4+2”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签订“视觉传达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协议,超额完成选派汉语志愿者赴国外从事汉语教学项目。组派3个出国团组共计45名骨干教师分赴德国、日本、俄罗斯参加团组培训,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29人次,出国进修、访学的教师达到103人次,271名学生赴国外攻读学士学位或交换学习、实习。疫情期间,加强与海外合作院校的线上视频联系,并与韩国加图立大学、泰国格乐大学进行了线上工作会议。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三五”期间取得的各项成绩,是学校党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科学民主决策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收获,是大家实干巧干、笃定前行的成绩,是老领导、老同志多年打基础、建平台、引人才、作奉献的结果。这些成绩,凝聚着全体文理人的心血和汗水,需要我们倍加珍惜。这些成绩,为全面开启学校“十四五”新征程、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

各位代表,同志们!常思危方能长居安。在充分肯定成绩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中央和省委要求,对比地方需要,对标标杆学校,对照师生期待,学校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校园基础建设不足,办学经费有一定缺口。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行政用房和生均宿舍面积等几项指标还未达标,甚至省内其它地市同类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年,学校启动了理工实验大楼、13-16号学生公寓、医学院大楼、工程训练中心等项目的建设,以改善办学条件,但整体经费缺口较大。申硕要求学校每年生均办学经费不低于3万元,按照学生规模1.6万人计算,年收入应为4.8亿元,目前办学经费年缺口1.2亿元。

二是高层次人才不足,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尽管学校已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但受区位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引进困难,优秀青年博士数量还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受限于四川省对高校绩效工资的总额控制,教师待遇总体偏低,学校人才外流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流向了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三是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工作成效不明显。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是申硕的一条重要指标,而目前学校优势学科少,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总量不足,申硕要求学校年均科研经费应接近4000万元,目前学校年科研经费2858万元,差额约1000万元。目前科研平台建设主要靠学校自己投入,发展较为缓慢,已经难以满足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任务。

这些问题和困难是学校的短板和弱项,全校师生要有清醒的认识,勇于面对、积极思考、主动作为,争取早日解决,学校才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

在“两个五年”交接的时间节点,乃至今后五年,学校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机遇和挑战并存,动力和压力同在。

一是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提出新要求。4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这表明,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选择性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也进一步加剧了高校之间对优质办学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高校,都把举办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尤其在高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拥有学位授权的数量以及层次,已成为衡量高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虽然我校已于2018年被增列为“四川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但其他兄弟院校也没有原地踏步,而是纷纷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有些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必须以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学位授权这场激烈的角逐中逆流而上、激流勇进。

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提供新空间。去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对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拉开了西部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的序幕。《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这表明,西部高校、特别是西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将进入提档升级的快车道。四川文理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之一,必须主动融入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珍惜宝贵的机遇,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培养大批符合西部大开发要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和贡献开辟学校发展的新空间。

当前,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同时,四川省对高校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作为省属高校,必须把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统一起来,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服务地方的使命担当,增强服务地方的信心决心,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主动对接重大战略,在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水平中推进双一流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如果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认识我们所处的方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未来五年,机遇多于挑战,机遇大于挑战,机遇稍纵即逝,挑战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坚定发展自信、保持发展定力、鼓足发展干劲,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永不松懈,攻坚克难,共同承担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三、“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校接受省委巡视、全面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关键之年。现在,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对照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和上半年落实开展的工作情况,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结合目标任务,我们重点要深入推进“两个引领”、深入推动“五个抓好”、大力实施“五个工程”。

(一)统揽全局,深入推进“两个引领”

一是以高质量党建成果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精品化、标杆化、样板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是以学科建设引领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学科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还是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基础。因此,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全校上下要高度重视,持续行动,自觉肩负起推进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的历史使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校申硕工作中来。要做好硕士点的遴选规划和学科建设“四大工程”的实施方案,补齐短板,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使学校尽快达到申硕相关条件和标准。以申硕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为单元,以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为基础,确定学科带头人和负责人,组建学科和创新团队;制定考核办法,做好学科带头人、学科负责人、学科团队年度考核,逐步实行分层考核和团队考核,推进学科建设责任制。要明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任务分解情况,明确分工,对照申请条件制定责任清单,对标对表,对建设工作进行跟踪,挂图作战,全力推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凝心聚力,深入推动“五个抓好”

一是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在一些国家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疫情散发,疫情风险仍不容忽视,防疫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容不得半点闪失。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继续组织师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守护师生健康,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是抓好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赶超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请各位代表对《规划》多提建议,发展规划处要认真吸收借鉴。各二级单位要根据《规划》内容,对标“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六大战略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开展工作,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三是抓好学科专业建设。要按照“文化创意产业专业集群做强,智能制造产业专业群做精、化工环保产业专业集群做特,教师教育事业专业集群做优,康养旅游专业集群服务健康新业态,财经管理专业集群服务市场经济新发展,政治法律专业集群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建筑专业集群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要求,继续加大力度推动落实八大学科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任务。以“一流专业建设点”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引领,切实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立项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示范专业和应用型示范课程。

四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按照省委工作安排,广泛动员党员、干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用好学校现有的党史学习资源和川东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真正发挥资源价值,同时要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渠道,电子、纸质两种资源进行学习,确保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是抓好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各二级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工作创新方式,打造特色品牌活动,精心谋划好组织好学校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争取出特色、出亮点。

(三)提升内涵,大力实施“五个工程”

    一是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要坚定不移地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沿地位。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打造文理一流课程,带动一流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大力提升。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规划,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认证工作,并积极申请专业认证,确保符合认证条件的师范类专业通过二级认证。坚持“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原则,扎实开展审核评估整改,认真做好评估回访准备。全面推进新工科、新文科工作,做好卓越教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等“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基础工作。深入实施创新创业四年递进式培养计划,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拓宽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继续建设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三级教学梯队,评选新一届教学名师、2020年教学质量奖。稳步发展继续教育,确保继续教育质量。

二是持续实施队伍建设引育工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的“稳、育、引、用、服”工作。全面落实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对标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的师资队伍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主动深入重点院校宣传高层次人才招聘与引进政策,多途径选才引才。创新和完善教师引进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创设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成长通道,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能力。坚决破除“五唯”倾向,积极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和氛围。深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工作,让全校教职工共享学校事业发展成果,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学校事业发展活力。

三是大力推进科研创新提升工程。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努力夯实科研发展基础。大力加强申硕学科的平台凝练与筹建,积极培育新的科研平台生长点,争取市厅级以上科研平台立项。组建优势特色科研团队,鼓励各学科根据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交叉融合,突破学院界限组建跨学科科研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高水平服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强化绩效激励,充分体现科研工作者的创新价值。鼓励二级学院、科研平台积极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技开发与服务项目,争取在横向项目经费上有大幅度提高。

四是积极推进服务保障深化工程。组织好莲湖校区新增土地南侧土石方平场、莲湖校区南区道路管网和南大门建设、学生13-16号公寓建设、理工实验楼基础部分建设、工程训练中心建设、配合达州市投资公司完成东大门建设、完成学生食堂(南区)、莲湖校区新增土地北侧土石方平场前期建设、莲湖校区北区道路管网和北大门前期建设、北区学生公寓及生活配套(学生食堂)项目概念性方案设计工作。完成南坝校区卫生楼整体改造维修项目、标准运动场维修项目。持“三服务三育人”的后勤工作宗旨,规范后勤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条件,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服务保障。

五是拓展创新开放办学合作工程。加大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沟通。立足文化、科技服务,对接地方需求,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组建校地合作服务团队,建设“校地合作专家信息库”,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成都研究院和医学院建设。细化《万达开高校联盟六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遴选确定各行动计划的标志性项目,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加强与国外高校的联系,拓展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平台。按需聘请外国专家来校任教。持续建设“留学四川文理”品牌,拓宽留学生招生渠道,提高国际化教育办学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1年是“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的特殊时间节点。在新的历史阶段,四川文理学院开启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征程。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与潮流同向、与时代同行,需要我们胸怀大局、服务全局、开辟新局,需要我们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前行合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永葆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把文理人的精神和力量凝聚到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234”总体部署上来,攻坚克难,奋勇前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